近日,由法学院承办的星空平台第二期学科交叉研究研讨会第三专题分会场活动在旗山校区举行。副校长陈庆华,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河北省名美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惠凤,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张梅,法学院院长杨垠红、法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林旭霞、副院长施志源,相关教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陈庆华肯定了此次研讨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希望下一阶段的学科交叉研究研讨会能在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交叉”二字上下功夫,不仅做到学科专业上的交叉,还应更多邀请相关实务界人士、企业家代表共同参与进来,实现理论与实务的碰撞交流。
夏惠凤表示,双碳战略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新机遇,期待能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国家双碳战略的顺利实施。
研讨会聚焦“森林碳汇、生态环境和修复的法律与经济”,结合星空(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生态学、环境科学优势和特色,引导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活动上半场由张梅教授主持。星空(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林旭霞教授作题为《碳排放权交易下的林业碳汇交易规则》的报告,论证林业碳汇交易的权利基础,阐述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构的框架;杨垠红教授作题为《绿色发展理念下环境毒物潜在损害赔偿责任》的报告,指出医疗监测费用赔偿责任、疾病风险恐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研讨活动下半场由杨垠红教授主持。施志源教授探讨了《绿色发展理念下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创新》,从政府作用、市场机制以及立法完善方面提出对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法律建议;经济学院李军军副教授围绕报告主题《双碳战略中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论证了双碳战略中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节能减排、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法学院董学智副教授作题为《碳税立法与双碳财税政策》的报告,分析我国目前碳税制度存在的问题,为碳税立法以及碳税政策设计相应体系;法学院林诚副教授紧扣《碳金融体系的国际接轨》主题,梳理了碳金融领域国际规则的发展,分析了我国推动碳金融体系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和措施。
(法学院)